“啪啪啪啪……”老胡率先鼓起掌来,招揽了这么多中医师,今天这个中药师让他大开眼界了,这简直就是为产品量身定做的开发专家啊。
方言提出产品要求,他这一会儿的功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简直让老胡惊为天人。
还有比这更快的速度吗?
他这个超前技术储备,一听就是准备了好久的,刚才急救药品研发的适配性,简直就是太高了。
还有他在非洲实战的验证,其非洲经验中发现的植物蜡基质,虽然法国已验证但未商业化,但是他却能快速适配国内产品需求,这体现了他“借力国际资源反哺本土研发”的独特视野,有助力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潜力。
刚才方言果断吸纳曾路泉的举动,比考验他之后再吸纳,虽然时间上没差多久,但是先后顺序一对调,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对曾路泉释放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方言非常信任他的能力。
现在也确实证明了,方言的眼光确实没有错。
方言这边也发现,曾路泉的“即插即用”能力非常罕见,他可以大幅降低沟通与试错成本,他的技术可直接对接生产线,加速产品上市节奏,为公司创造即时现金流。
说的远一点,曾路泉是兼具技术前瞻性、实战经验与国际视野的稀缺人才。
其技术成果能快速转化为市场急需产品,推动公司急救领域建立垄断性优势,同时为中药国际化提供关键支撑,商业价值与战略意义不可估量。
现在方言更加肯定这人如果不被自己人发掘,那后面肯定要被其他国家的人发掘,到时候就是人家手里的一张王牌了。
而且方言吸纳曾路泉,也释放了个重视尖端人才的信号,指不定还能吸引更多被埋没专家加盟。
就比如说曾路泉也是因为贺普仁先进的秘方研究所,他想试试才过来的。
要是真的再来人,那就真是形成的正向循环了。
见到老胡鼓掌,其他人也纷纷鼓掌,大家都看出来,曾路泉是真的有东西的。
金世元的也松了一口气,看来不用自己帮这个师弟出头了。
该说不说,现在国内能够用上曾路泉的地方其实并不多,他手里的这些东西实在有点太超前了。
好多的药厂根本就不需要他这种创新和超前,能够让他发光发热的地方,其实很少很少。
1978年国内的中药行业基本仍以传统炮制工艺为主,药厂普遍依赖上个版本的《药典》制定的既有标准生产。
对这种明显“超前技术”缺乏消化能力,或者说是本能的就抵制这种创新。
就算是曾路泉的《毒性中药定量减毒工艺》结合了非洲麻风病临床数据验证,有他的道理,国内药厂无相关数据积累,也缺乏国际协作渠道,还是难以直接应用。
而且国内急救药品研发需求薄弱,药厂聚焦于常见病药物如感冒药、消炎药。
而曾路泉的技术,就像是方言提出的如舌下速效制剂、鼻腔给药系统针对心脑血管急救场景,就是属于“超前需求”,普通药厂既无研发动力,也缺乏配套生产线。
多数药厂以完成国家生产指标为核心任务,追求“稳定供应”而非“技术突破”。
曾路泉的创新技术需投入资源试错,就比如非洲植物蜡基质的本地化验证,这都是需要投入的,就这么个东西就能难住不少药厂,光是这一项就与这会儿大多数药厂的“保生产”逻辑冲突。
方言公司通过华夏中医研究院的“秘方研究所”与他绑定,形成技术壁垒,是现目前国内少数能保障曾路泉成果价值的平台。
方言和胡道虎组建的团队,是目前国内可以说唯一正正儿八经,正在快速推动中药国际化,且聚焦了急救药品新赛道的公司。
这才与曾路泉的技术方向有高度契合度。
但凡是个普通药厂,根本没有这种战略布局,即使引入曾路泉,他的这些技术也只能被束之高阁。
如果还有什么平台?撇开国籍不谈,金世元只能想到周围华夏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最合适的当然隔壁搞汉方药的小本子。
但是能够在自己国家内发光发热,谁想去国外啊?
其他人这时候也多少想到了这点,唯有方言和胡道虎这个类型的公司,兼具国际视野、急救赛道布局和秘方保护机制的平台,能为曾路泉提供“放光发热”的空间。
“恭喜!恭喜!”
大家对打着方言胡道虎,还有曾路泉说着恭喜。
这句可以是对方言和胡道虎说的,也是对曾路泉说的。
经过刚才的这一番考验下来,曾路泉也在方言面前证明了自己。
同时也是给其他老前辈们展示了自己,自己可不是只能纸上谈兵的人。
是真的有可以落地的宝贵经验和手段的人。
接下来,大家对于曾路泉的加入也算是没有意见了,这位一加入进来,甚至比大多数的人的贡献都要多,至少他现在就已经有可以落地的生产工艺了。
老胡就更是干脆了,说是明天就打算先去试生产看看。
第一个突发心绞痛的舌下速效制剂,只需要国内的现有的技术,就可以把东西生产出来。
马上去试试,是老胡对曾路泉最大的尊重。
只要证明有用,曾路泉就证明他的价值真的是特别高了。
听到老胡说要是去试试,曾路泉也没任何意见,表示自己也可以一起去,顺便还可以调试下生产线。
也就是说,他对药品生产线也有一些经验。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真是人才啊!
“怎么样,不错吧?”贺普仁在这场考验后,对着方言小声问道。
作为曾路泉的第一介绍人,看到他深受方言和老胡赏识,还获得众人认可,贺普仁也算是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关键作用。
方言对着老贺竖起大拇指:
“是个高手,这次多亏你推荐。”
贺普仁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是他自荐,我就只是当个中间人而已。”
现在他反而谦虚起来了。
不过方言却要记得人家的好,毕竟肯定是贺普仁说了好话,人家才能被吸引过来。
所以方言对着老贺说道:
“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和老胡不会忘了你的,以后要是还有这种高手,你也别客气,作为秘方研究所的副所长,你也可以帮忙招揽人手嘛。”
方言是一点都不怕贺普仁招人把自己架空。
因为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合作是建立在方言和老胡的跨国公司前提上的。
他们才是公司差异化的核心。
把他们架空了,就是在自毁长城,而且更加重要的时候,方言能够相信这位未来国医大师的人品。
招揽了曾路泉后,方言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也该去做午饭了。
和众人说了一声,方言就准备去厨房了。
听到方言要亲自下厨,大家也没和他客气,只要是吃过他做的饭菜的人,都没办法拒绝这个事儿。
只有曾路泉有些不好意思,说着要不他也来帮个忙。
说是在非洲那边,也练了一手厨艺。
方言一听这敢情好啊,新加入的人终于有同样爱好的了。
于是让他一起来。
然后大家看到曾路泉都去了,年轻人们也不好意思呆着了,纷纷都到厨房帮忙。
所以一时间方言家里的厨房就热闹了起来。
其实昨天就已经把食材准备的差不多了,今天的工作就很少了,好多人到了厨房里,询问方言要干什么,方言还真是不太好安排。
只能让他们要么帮忙生个火劈个柴,或者削个土豆山药什么的。
做菜就只给方言,和少数对自己厨艺还没正确认知的人。
就比如楚乔南,他今天看到新加入的曾路泉要露一手,立马表示自己也不能落后,今天也要来一份台湾菜。
就是后世比较有名的三杯鸡。
这个菜其实也是内地这边的传过去的。
相传,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老婆婆得知他即将被杀,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在狱卒帮助下到狱中探望。
她将鸡切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文天祥吃完这最后一顿饭就义。
狱卒回到江西宁都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就用这道菜祭奠他。
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杯鸡。
20世纪40年代,随着大量大陆人口迁移到台湾,三杯鸡也被带到台湾,并成为台菜的代表性菜品。
曾路泉做的是湖南的湘菜,就是之前方言在招待军区大院儿谢老的时候,做过的湘西外婆菜。
方言没想到曾路泉还会做湘菜,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湖南人。
他小时候是在湖南出生的,后来才跟着家里人到了京城,然后三十多就去了非洲,活到四十多岁,大半辈子都是在背井离乡的漂泊,唯一能够记得的就是家里的味道。
做法没有方言的正宗,不过各种调料加的很精准,很显然是有很高的抓药手艺在加持,火候就算是烧柴火,也是把控的相当不错。
看的出来,这位在中药学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愧是能够成为汪逢春关门弟子的人。
从这些小地方就能看出他的天赋。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同学,比如朱丽娜,雷莲,庞宏,赵中振,他们就稍微来的迟一点,他们就没想到,自己到的到时候,这边的股东大会都开完了,现在已经在准备中午的饭菜了。
不过这几个人也不是股东,只是方言看中他们的潜力,提前拉拢他们,晚点来也对。
要不然来早了,也只能在方言书房里待着。
另外那几个在书房里的人,这会儿已经沉迷在书海里了,主要是几个人掌握的中医知识足够支撑他们阅读方言那些书籍。
现在看了不少东西,都让他们如同醍醐灌顶。
方哥这地方真是个宝藏啊,不愧是孤品珍品的书,其他地方哪能看到啊!
大家都感觉自己找到加入团队最大的宝藏了。
默默的疯狂吸收,准备卷死其他人。
……
时间很快到了午饭时间,今天方言家里那就热闹了,正厅里面直接开了四座,甚至都差点有点没坐下。
主要是除了股东们,还有家里人也凑齐了。
今天方言把酒水也拿出来了,想喝的人自己随便喝,当然了,他肯定是不能喝的,而且今天晚上要陪着他一起去见小鬼子的几位专家大佬,也不能喝。
压阵的一共四位。
今天没到场的只有师父焦树德。
剩下三位,玉川教授,岳美中教授,赵锡武教授都在这里。
其他人可以敞开喝。
当然了大家喝酒也是比较克制的,作为中医都还是讲究养生,甚至后面白酒不喝了,要喝黄酒。
方言跑厨房里,把黄酒拿了出来。
这其实本来都是用来做料酒用的。
黄酒做料酒效果比白酒好,而且成本也少。
华夏自古将黄酒用于烹饪如《齐民要术》记载酒渍去腥,其微甜口感与酱油、醋等传统调味料更适配。
科学的说法是黄酒中的有机酸能与鱼、肉中的腥味物质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芳香酯类;同时其低沸点醇类物质能在烹饪初期挥发带走腥味。
白酒因酒精浓度过高,快速挥发时易导致腥味物质残留,且缺乏足量呈味氨基酸平衡口感。
今天方言做的饭菜也是相当不错,第一次吃到方言手艺的几个人,也是惊为天人了,特别是本来对自己厨艺比较又信心的曾路泉同志。
看到方言做的那些各种菜色。
粉蒸肉选用协和特供的五花肉,以秘制五香米粉裹挟,经柴火灶慢蒸两个小时。
米粉吸足肉脂,形成晶莹透亮的琥珀色米壳,入口酥糯不腻,肉香与稻香交融。
红烧肉成品色如玛瑙,肥肉颤若凝脂,瘦肉纤维丝丝入味。
黄豆炖猪脚,猪蹄髈文火炖至胶质尽释,汤面凝如明镜这些菜一道道的,让他的外婆菜直接显得逊色了下去。
还有那些“随便”做的炒时令鲜蔬,下酒的油炸花生米。
对大家来说都是美味得不得了的东西。
曾路泉默默的想好,下次方言下厨,他肯定不带动手的。
完全是自己找不自在。
如此对比下,楚乔南那边的三杯鸡,就更是显得那只鸡白死了。
当然了,楚乔南自己还是挺快乐的。
至少大家还是很给面子的把鸡肉都吃了。
这种公司氛围,简直就是太好了。
喝了点酒的他,还对着众人汇报起了他和中欧那边的新进度。
除了瑞士,他还在努力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这次通过他老爹的面子,还真是被他搞到了一个新渠道,人家已经准备下订单打款了。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这位是b股大佬,不光是会鬼门十三针,而且家里还是侨商。
之前一直把他当做和大家一样的普通大学生了。
这也算是个好消息了。
一顿饭吃到下午一点四十,除了晚上要和方言一起去燕京饭店的三位教授,其他人都准备告辞了,毕竟周末只有一天,大家还是有些自己的私事儿要处理的。
曾路泉这边还要回去把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本来他要坐公交车回去,方言想了下,让闲着没事儿的索菲亚去开车送一趟。
主要是他身上带着1000美金,又喝了点酒,很容易在周末的公交车上成为小偷的猎物,所以方言让索菲亚去送一趟。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漂亮的小金毛居然是方言的徒弟。
而且已经很不错了。
方言告诉他们这位的老爹是留华的苏联专家,大家又忍不住肃然起敬了。
曾路泉让个小姑娘送,感觉还有些不好意思,方言看出来了,于是让安东一起去,这样就不尴尬了。
接着大家陆陆续续的都走了,今天在方言书房看书的几个人就纠结上了。
他们下午确实家里有事儿,但是他们也想看方言的书。
最后只能找方言借书。
但是这些都是珍贵的书,他们要借,感觉还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和方言说……交换。
意思就是他们先拿方言的书去看,也会把自己手里珍藏的书拿出来给方言。
就看方言对什么感兴趣了。
方言一听还是这好事儿?
当即就答应了他们,并且说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眼科,急救,心脑血管。
原则也是不强求,要是手里有就拿过来瞧瞧,要是没有其他书也可以。
就算是啥也没有,方言也能把书给大家看。
当然其他人都换了书,你啥书也没有,自己心里怎么想方言就管不着了。
其他人怎么看白嫖的,那方言也是没辙。
愉快的交换条件就这么达成了。
接下来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方言家里就稍微清静了一些下来。
这时候老胡才有些可惜的对着方言说道:
“我就等你拉拢曾路泉的师兄呢,你咋到人家走都没开口?”
方言一下愣住,感情老胡是还盯着金世元呢。
方言摇摇头,对着老胡说道:
“不太合适,至少今天这个场合不太合适。”
“今天做感觉有点像是我们套路他,真要邀请他入伙儿,那就得搞的正式一点,毕竟人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和曾路泉虽然是师兄弟,但是业界的声望和处境完全不一样。”
“他1945年开始从事中药相关工作,到今年已有30多年的从业经历。而且他精通中药材行业的多种工种,包括中药炮制、调剂、鉴定,属于是业界权威,你就把他当做官方认证的中药师大牛之一,全国金字塔尖的那几个人之一。”
老胡有些震惊:
“这么厉害?”
“你不是编写的《中医炮制学》吗?他能有你厉害?”
方言摇摇头说道:
“这个不一样,我属于是新冒头的,人家是已经得到业界认可的老前辈,我出书都得他来当编委给我压阵,要不然其他人都不服气。”
“换句话话说,如果我不来编这个《中药炮制学》,那很大概率就是他牵头来编撰了。”
听到这里老胡算是明白了,他点点头头说道:
“那我懂了!”
“虽然曾路泉教授和他是同门,但是一个是业界权威,跺一脚中药界都要抖三抖的大佬,一个是刚从国外回来,籍籍无名,没几个人认识的天才。”
“没错。”方言点头。
虽然金世元教授没有拉入伙,但是也收获一名猛将。
曾路泉的各种指标,都和他们现在公司需要的高度契合。
简直就像是量身打造的人才一样。
现在老胡也算是相信方言身上有点福气了。
要不然这种人才怎么可能自己直端端的就来投奔呢?
方言倒是没有和老胡聊太多,就被喊到正厅里,去聊晚上和日本那边的大冢敬节见面的事宜了。
现在大家要通通气,晚上说话才能劲往一处使。
“会面策略我有个初步设想,表面礼节性接待,强调中日友好合作;但是要明确要求日方归还古籍,让他们表明诚意,避免直接交流核心技术,仅分享基础治疗框架。”
方言打算明面岳美中、玉川教授等中医泰斗压阵,营造“中日医学友好交流”氛围,避免影响社会党访华外交大局。
暗线提出“古籍归还加国际渠道共享”作为合作条件,最终达到拖延汉方药商业化进程的目的。
接着方言把自己这方面的一些可以说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说完后,对小鬼子最了解,也是打交道最多的玉川教授点点头:
“方言的想法我认同。”
“不过我认为还该做点改动,大冢敬节这个人,有个弱点,其实你们都没想到。”
“嗯?”众人诧异的看向王玉川。
只听到他说道:
“那就是他这个人,研究了一辈子伤寒论,极其推崇张仲景。”
“我们可以让岳美中教授以国内“仲景学术权威”身份牵制大冢敬节,并且委婉质疑其汉方医对《伤寒论》的曲解,然后我们里面的人,也可以“合理怀疑”大冢推崇仲景却未得真传,到那个时候,他必然会自乱阵脚。”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