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认为曾路泉的成果很具有突破性,他提交的技术文件如《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毒性中药定量减毒工艺》等不仅远超当时国内水平,甚至在时间上早于日本等国家同类技术的应用。
这些成果就已经直接证明了曾路泉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曾路泉通过详实的技术文件和临床数据,如非洲麻风病治疗案例、急救记录等,就已经充分展示其专业价值,这也是方言认为他无需额外考验即可确认其能力的原因之一。
另外当前团队正讨论急救速效类药品的开发,而曾路泉的《双层缓释制剂技术》和《鲜活药成分保存法》等技术也恰好能应用于此类药品的研发。
这让方言意识到其研究成果与团队目标高度契合,立马就能推动项目进展。
最重要的是方言几乎可以确认,他大概率属于“被埋没后流向国外”的人才类型,因此,果断选择快速吸纳,以防止其潜力被外部利用。
这个年代的人才说多还真是多,甚至多到一些人,在因为某些原因就被埋没了。
他们在没办法实现抱负的时候,选择了出国,找到了自己人生另外一条道路。
对于个人来说,方言其实不能说他们有什么不对。
但是站在更高一点的视角来看,这些人才的流失,也是导致中医被压制的原因之一。
以前只能做反省,但是方言回到了现在,他就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了。
至少在他能够影响到的地方,他要把这些人留下来,并且让他们发光发热。
……
曾路泉听到方言话,简直就是受宠若惊。
他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很多被考核的准备。
因为他也看过方言的资料,这个年轻人可不是一般的天才,不光是中医学方面非常了得,在组织人员编写了国内最新的《中药炮制学》,这本书里的内容他看了后,都感觉叹为观止,光是前面对于中药炮制的一些展望,还有中药圈炮制工艺的一些看法,就让曾路泉有种遇到高手的感觉。
那是一种站在历史之外的感觉,就像是他已经推断了后续的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并且将这里面的一些关键点都写了出来。
前因后果都讲的明白。
好多人其实是把《中药炮制学》当做工具书来看,但是曾路泉却把这本书当做预言书来看。
一个如此有前瞻性的人,得到了这么多编委专家的认可,就已经可以说明方言的能力了。
在中药学上如此厉害的一个人,他肯定会给自己很多考验,特别还是知道自己是金世元师弟,汪逢春的徒弟后。
这就是曾路泉的想法。
至少他感觉如果自己是方言,那肯定是会这么做的。
但是方言没有,只是简单的看了几个自己的“想法”,他就答应下来了。
就在这时候,他就听到方言说道:
“曾教授,这些文件我翻两页就看出门道了,您这技术不是成果,是给中医抢了五年先手棋啊!”
“这《毒性减毒工艺》的麻风病数据,是非洲兄弟拿命替咱试出来的金疙瘩,可比实验室里捣鼓的实在多了!”
“还有其他的就更不必多说,我认为您在这方面应该是国际领先水准。”
方言没有绕弯子,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肯定了曾路泉的价值。
周围人都有些惊讶,方言把曾路泉说的还真是挺厉害的。
曾路泉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想法”能得到方言如此的看重。
“既然您说了,这次就是过来投奔我的,我没有道理把您这样的人才往外赶。”
“您有诚意,我也有诚意。”
方言对着他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袋。
然后对着他说道:
“既然我已经了解到了您的能力,那其他就不必多说了,您明天上班办理入职就行了。”
说完方言还看了一眼赵锡武,问道:
“赵老,没问题吧?”
赵锡武说道:
“他是你秘方研究所要的人,只要你决定好了,我这里当然是没问题的。”
虽然他心里感觉方言有些着急,但是他也相信方言的眼力,自己没看出来的事儿,人家年轻人看出来了,自己还当坏人?那不是没事儿找不自在嘛。
他要但凡多说一句,那就是得罪方言,还把推荐曾路泉的贺普仁还有金世元也得罪了。
老胡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他和方言相处这么久时间,知道他肯定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所以当即就从兜里掏出一个装了美金的信封。
直接递到了曾路泉的手里,并说道:
“曾教授,这是我们公司准备的入职见面礼。”
这里所有人都拿到过老胡的股东红包,之前的贺普仁一样,现在的曾路泉一样。
他明白这些人都是公司的核心,有了他们在,才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能够在市场大放异彩。
曾路泉本来今天严阵以待,以为是一连串刀山火海的考验,结果却是一拍即合,不光得到了方言在技术上的肯定,还得到了胡道虎这个侨商的金钱支持。
这个信封拿在手里,就感觉应该有不少。
他一下感觉自己原本灰暗的人生变成了彩色。
当即让他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欣赏自己的人?
“你们想制作什么类型的急救药,我看要不现在就说说看吧,没准我能够现场给出方案来,而且就算是我给不出来,我师兄也在这里,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曾路泉投桃报李,也不打算后面展示才能了,今天正好在这里,他要展示出自己真正的价值,不光是为了报答方言和老胡对自己的信任,还要让这里其他的股东,都相信自己。
唯独金世元有些挠头,关键自己也不是股东啊,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被拉进来了?
但自己师弟都说了,自己也不能说不行吧?
方言看着曾路泉如此想证明自己,他看了一眼周围众人,发现大家都在等着自己说话,于是他讲道:
“那我就先简单提提要求?”
曾路泉拿出自己身上的笔记本,然后抽出自己兜里的钢笔,说道:
“您说!”
方言说道:
“我有一些急救药物的初步设想,第一当然是针对突发心绞痛的舌下速效制剂,我看过不少的国外期刊,可以断定这个在各国需求都比较大。”
“嗯……”曾路泉点点头记录了下来。
接着方言又说道:
“然后是中风急救的鼻腔给药系统,中风患者如果进入中风状态,就算是专业医护都很难做急救,所以我认为鼻腔给药要做到简单有效,谁用谁都会的程度。”
“好的。”曾路泉刷刷的写着,同时认真点点头,示意方言继续说。
方言想了想又说了一个:
“然后是儿童高热惊厥的直肠栓剂,之前我们做过治疗儿童惊厥的药物,但是口服的明显不能满足一些场景,所以需要另外的方式给药。”
“这些难点都不是配方本身,而是怎么完成特定要求。”
曾路泉点点头说道:
“明白。”
接着他看了看周围其他人。
问道:
“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可以先说。”
“……”周围的人无语,这才刚说完思考时间都没有,说个屁啊?
看到周围人都没有说话,曾路泉说道:
“那我就先说说我的一些想法了!”
众人一怔,有些不敢信的看着他。
这么快就想到答案了?
上次见到脑子这么活的人,还是刚才提出问题的方言。
曾路泉摸了摸下巴,然后说道:
“关于突发性心绞痛的舌下速效制剂,我认为关键技术难点在于药材颗粒必须足够小,最好在5μm左右,才能在30秒以内在舌下溶解。”
“我之前研究过鲜活药成分保存法处理冰片与苏合香,能够用低温保留挥发性成分活性,然后再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将药材里孔径研磨到5μm左右……”
曾路泉侃侃而谈,方言发现他是把市面上处理西药的一些技术,运用到了中药方面,并且确实也具备可行性。
关键是他说的这些技术,其实是没有难点的,低温,细研磨,都是国产就可以做到的。
老胡听到后,都忍不住坐正了几分,明显是听明白了里面的可行性。
接下来他又说了,中风急救的鼻腔给药系统。
曾路泉的方案是改良《双层缓释制剂技术》,通过外层安宫牛黄丸提取物速释层进入鼻腔后,5分钟进入血液,内层水蛭素持续12小时抗凝。
另外儿童高热惊厥的直肠栓剂,他的解决方案是用紫雪散改良配方和一种非洲植物腊基质(熔点36.5℃)的作为包裹,这个是他在麻风病治疗中意外发现,法国那边做了人体实验,证明了该基质可加速血脑屏障穿透,见效非常快,但是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价值,主要是和西药退烧栓剂会冲突。
但是中药不冲突,他就记下来了。
这时候众人才明白过来,这位不是脑子快,完全就是在非洲见的多,想法多了,方言一说他立马就有能对上号的。
就像是他等待多年,就是为了今天一样。
ps: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131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咯!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