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营规模不大,赵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作坊。
火药的发明已经有八十年,而使用在武器面却很原始。
除了制造一点声响之外,和炮仗也没多大区别。
所以,火器营在军器监是个小众机构,工匠也不多,不到六十人。
赵煦到来的时候,那十个系统送来的工匠。
还在淬炼精铁,准备造枪管,枪管是一把火绳枪的核心部件。
看到赵煦进来之后,十个工匠急忙跪下,口称万岁。
“周喜文,你们制造了多少把了?”赵煦开门见山问道,周晓文是这是个工匠里面的头。
“回禀陛下,石炭供应和工匠都太少了。”
“不然每天可以制造十把,这几天之制造出来五把。”周喜文无奈道。
“为什么给的石炭和工匠这么少?”这句话赵煦是用眼神表示的。
这眼神对着曾布,让曾布一阵冷汗,胆战心惊。
“回禀陛下,微臣不懂……微臣知罪!”
“这就给周喜文他们划拨石炭,精铁,工匠。微臣知罪。”
“十天之内,朕要看到五百支火绳枪,到时见不到的话,你这个兵部尚书也做到头了。”
赵煦撂下这句话后,头也不回就走了。
临到大门时转过头来对军器监的监官道:“沈括,你就是沈括吧?”
那监官非常年轻,眉清目秀,眼睛很灵秀,跪下道:“回禀陛下,微臣正是沈括。”
“以后这里不属于兵部节制,改为内阁节制,有事直接奏折到内阁,或者你自己直接找朕,朕要大规模扩充军器监,朕封你为兵部侍郎,正三品。”
“微臣谢主隆恩!”沈括大喜。
沈括,北宋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地质学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并且著有《梦溪笔谈》一书。
赵煦自然是非常清楚的,现在的沈括刚刚中进士六年。
在陕西道和西夏作战中累积军功而被调回京城执掌军器监。
军器监的床子弩,神臂弓都被沈括做了改良。
赵煦一下子把他提升为兵部侍郎,就是要让沈括来实现大宋军工的大发展。
沈括完全有这个能力。
——
景福宫。
赵煦打开系统,小地图呈现出的是宋辽边境的剑拔弩张。
岳飞在三天之内已经到达沧州,这里是宋辽对峙的最前线。
宋辽两方已经有六十三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一次会战还是真宗朝。
真宗本想南迁避战,在寇准的强烈提议下御驾亲征取得优势,然后……给辽国交保护费(岁币)。
仁宗朝,宋廷越发软弱,交岁币成了纳贡,给辽国纳贡,成辽国小弟了。
“既然我赵煦来了,那么契丹人的末日就到了。”
赵煦看着北方前线的宋兵在进军。
经过西夏一战,宋兵的士气高涨,虽春寒料峭却也在奋勇前行。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前线的范忠同已经交出兵权,岳飞接手。
小地图,敌我双方泾渭分明,以骑兵为主的辽军精于骑射,铠甲和宋军截然不同。
辽国主要以皮革铠甲为主,轻装骑兵,方便作战。
而宋军大多是步兵,盔甲五花八门,有金装甲,长_短齐头甲,金脊铁甲,连锁甲,锁子甲,最流行的是札甲。
岳飞一到河北道就指挥麾下骑兵对辽军进行了三四次试探性进攻,斩获颇丰。
辽军震惊,不敢反攻,反而派遣使者出使开封,打听消息。
宋辽前线的局势很快平息,而西夏经过大败,尚且还在舔伤口。
辽国的援兵也在他们的防范心里——梁太后对辽国也非常不放心。
比起大宋,辽国更加的野蛮,无道义可言。
赵煦又观察起南方战事,种骁率领的两万禁军还没有到达两广。
春季多雨水,道路泥泞,两万人马还在安庆府。
然而,两广地区却已经被交趾兵搞的鸡犬不宁。
两广总督卢文忠麾下的厢军和乡军战斗力太差,根本不是交趾人的对手,很多府县都是民众在自发抵抗。
和交趾比起来,大宋更加的得人心。
按照种骁这样的进军速度,估计还要十来天才能到达。
到时也不知道两广的局势恶化成什么样了。
赵煦决定下旨让种骁的二万人马到达岭南后长期驻扎,防备交趾。
亲自拟旨完毕,景福宫外天色已经近黄昏,宫灯初,春天的傍晚来的特别的快。
“陛下,御膳房的饭熟了,吃一点东西吧。”
一个宫女走进来轻声道。
“叫御膳房把酒菜送到这里来,朕还有奏折要处理。”
赵煦头也不回道。
这几天赵煦确实忙的焦头烂额,变法起步,对辽,夏,交趾的战争同时进行,丝毫马虎不得。
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收获,“少年雄主”的积分蹭蹭的涨,已经达到一千六百六十二分。
系统不停的提供着情报,一些小情报损耗的积分并不多。
但是对于刚刚接受这个帝国的赵煦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系统的情报是内外兼有,不仅有辽国西夏交趾的。
还有女真人,回鹘人,天竺人的,甚至有朝廷之内百官的情报。
结合探事司的情报,赵煦很快就对朝廷百官的情况摸得非常清楚。
哪些人是奸臣,哪些人是忠臣。
哪些人是两面派,哪些人是同党。
赵煦都了然于胸。
经过大庆殿的呵斥群臣加五个人头,群臣被震慑。
对于变法,理解的大臣自然去执行,不理解的也在装模作样的执行。
铡刀之下,岂有完卵,这个道理文官们是懂的。
知识分子很多时候需要一个被强硬引导的。过程。
如果皇帝软蛋,再好的变法都会走过场,都会变成一张废纸。
大宋律法被重新激活,以前,大宋律法是专门针对武将和普通百姓的,士大夫阶层有保护伞,所谓刑不大夫。
五个知州的人头明白的告诉士大夫,刑不大夫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自从变法之后,王安石和苏东坡被赵煦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司马光成了摆设,吉祥物,麻痹士大夫阶层的象征性人物。
赵煦就是要用这些士大夫阶层的领袖来打压庞大的士大夫阶层。
实话实说,朝廷里九成大臣都是士大夫阶层,包括王安石和苏东坡。
王安石和苏东坡家里也有大量的良田,钱庄。
“先从青苗法开始改革,士大夫改革放在下一步。”赵煦心里想道。
变法分轻重缓急,哪些变法必须现在启动。
哪些需要缓一缓,作为一个熟知熙宁变法的穿越者,赵煦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分寸。
改变,必须契合实际!
必须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正确的事,何况是变法这样的大事。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
青苗法是当务之急,因为现在正是春天,是农民青黄不接之时。
如果官府不及时的把青苗贷发下去。
那么那些贫苦的农民,也只能去和大户借高利贷。
青苗贷其实在汉朝时就有,公孙弘虽然混蛋,这个政策的推行帮了汉武帝的大忙。
大汉帝国和匈奴大战之后国库空虚。
汉武帝用这个政策从民间狠狠的刮了一层。
度过了财政难关。
但是赵煦并不想从这里面牟利,要收取农民的高利贷只是杀鸡取卵,难以为继。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