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惟中新晋进士,学富五车,胡排觉得不能直接面对和他谈论诗书,于是他请动了唐伯虎。
江南才子的大名,如雷贯耳,严惟中自然不敢怠慢。
只是还没谈两句,唐伯虎就觉得这御史太过呆板,眉头皱了起来。
严惟中觉得自己堂堂进士,论才学远不及对方,脸上难免也有些挂不住。
旁边奉茶的胡排,急忙将话题引到书法上。
严惟中的笔锋,板正之下稀墨点点,犹如老梅枝条上坠着几朵寒梅,刚劲之中带着几分清丽。
唐伯虎却笔走游龙,潇洒的很。
二人相映生辉,很快就惺惺相惜起来。
胡排则心里暗叹,这里无论哪一副手笔传到后世,那可都是无价之宝。
俩人喋喋不休,一直到太阳落山,唐伯虎晚上有约,先行告辞了。
严惟中意犹未尽之下,心情相当不错。
胡排趁机单刀直入,正德亲批范进学院,不是为了竖起学风,要不然他也不会亲笔太祖起于稼蔷,当过和尚了。
又是东厂又是西厂的,范进学院这一帮学渣,正德会不知道吗?
严惟中虽然呆板,但脑子可并不笨,细品之下,品出点味道来了。
这严重冲击他三观,可是官场残酷的斗争,他听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于是向肃惟正请教。
肃惟正四朝元老,什么事他没经历过?
正德暗含的意思,也是让他控制局面,他见严惟中脑子开了点窍,于是在密室之中,一通点拨。
严惟中思考了一天一夜,还是觉得自己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阻挡不了大势所趋,于是唯肃惟正马首是瞻。
不出意外,秋闱之中,范进学院的学子,全部中举。
舆论哗然,朝廷几乎都打了起来,刘瑾趁机进行改革,清查全国各布政司拖缺钱粮,罢免大量清流之士。
范进学道位置,这一次是稳如泰山。
胡梅想给胡排说上一家官宦人家的小姐,结果遭到胡排的反对。
胡屠夫两口子也有些不乐意。
范进也觉得,胡排继续支持胡屠夫杀猪,这样挺好的,毕竟干了一辈子的行当,突然歇手,很容易闹病。
如此一来,官宦人家娇生惯养的小姐,就不合适了。
于是胡梅带着礼物,亲自去白家提亲。
齐国夫人登门,吓得白银灿差点尿了裤子。
黄道吉日,洞房花烛,胡排往怀里塞了一个香瓜,惹得白如玉又是欢喜又是害羞。
刘瑾的改革,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大忌,胡排自然知道事后,正德一定会卸磨杀驴,接下来的十几年,乱糟糟的。
不过正德的禁猪令依旧有效,要想杀猪,山东是呆不下去。
为了保住事业,也为了免得以后遭到士大夫的清算,胡排决定去湖广发展。
通过范进的官场关系,他打通了兴王朱佑杬的关系。
朱佑杬觉得正德的禁猪令纯属胡闹,然而藩王不得议政,他也只能干瞪眼。
只是直隶山东河南的猪被杀光了,以后想恢复就很难了。
朱佑杬的封地湖广安陆州,是南直隶之外,离这三个布政司最近的南方地区。
如果在这里开些仔猪场,将来一旦正德脑袋正常了,禁猪令取消了,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仔猪送往北方,恢复被破坏的生猪行业。
朱佑杬是个正直的人,听了胡排的详细规划,当即拍板,把自己家的山林,全部贡献了出来。
他是皇叔,在他这里养猪,正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藩王不能议政,但没有规定不让做生意。
于是胡排把白家收拢的技术人员,猪倌,猪医,劁猪的,杀猪的,甚至是卤猪头肉的,全部高薪,弄到了安陆州。
不到三年功夫,漫山遍野到处溜达的生猪,数十万头之多。
看似是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其实是刘瑾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矛盾已经到了一个节点,正德痛快地取消了禁猪令。
胡排借此往河南山东北直隶贩卖生猪、种猪、猪仔和母猪,赚的钱拿出其中的一半,以朱佑杬的名义,庆贺太后的寿诞。
另一半算给朱佑杬,结果这王爷根本不缺钱,念及胡排为了国计民生操劳,反而连带猪场的山林,一块赏给他了。
后来刘瑾倒台,有朱佑杬照着,胡排也没什么事。
再后来正德在江南栽了跟头,嘉靖上台,有记仇的士大夫要剥夺胡排的功名,结果被嘉靖给捂了下来。
借助大礼仪之争,嘉靖将朝中的清流清理个干净,以当年胡排有功于黎民百姓,封为南海伯。
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对他有威胁了,后来严惟中官场开了窍,做了内阁首辅,特意邀请他北上,却被他拒绝了,儿孙满堂,年八十而寿终。
Ps:太监败人品,烂尾……
咳咳,五十笑百步。
感觉总比百步好点吧。
胡排的故事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大爷的相伴。
尤其是偷生的蝼蚁,第一个打赏,没有你的激励,恐怕坚持不了这么多字数,在此表示隆重的感谢。
人生如梦,相距一场就是缘分,因路途之中各有关注的风景,而暂时相别。
所以道友请留步,回头之后更精彩。
撒花,撒花!!!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