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4章 马踏黄河两岸(1 / 1)木子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4章 马踏黄河两岸

天昏暗,

有雨将至。

李逸提着食盒来到兖州监狱,有他的招呼,并没有将盛彦师关进阴暗的地牢,而是把他暂时关在一间仓房里。

“葛国公,一起喝两杯。”

宋义打开食盒,把几道下酒菜取出,有烤羊肉、有卤猪头,也还有炒肝、炖猪肺、炒蚕豆等。

一壶柿子烧。

摆好酒菜碗筷,宋义便退了出去。

仓房里很简陋,但比起地牢还是好太多,盛彦师也没穿囚服,更没镣铐,他一袭白色的葛布长袍,腰间一条布带。

盛彦师其实也还挺年轻,四十不到。

“多谢司空还能记得我。”

李逸给两人倒上酒,边喝边聊。

出身梁郡虞城盛氏的盛彦师,谈话挺儒雅,他其实是读书出身,也有一肚子学问,大业年间官至澄城县令,也是个文官。

只是后来天下大乱,李渊太原起兵南下,盛彦师慧眼识明君,认定李渊能成大业,于是带着千余人主动北上迎接。

他的眼光不错,得以成为开国功臣。

后来李密降而复叛,逃到熊州地界,史万宝畏惧李密、王伯当之名,不敢出战。盛彦师却说有几千人马,就能灭此二贼。

柿子酒喝起来很有劲道,

几杯下肚,盛彦师不由的话也多了起来,谈及盛家在虞城的名望,说起他年轻时的抱负,

“当年大业初,国家何其兴盛,烈火烹油,可谁能想到大厦陡然倾塌,天下忽然就乱了。”

“隋炀帝竟然让大隋朝二世而亡。”

李逸夹起块猪肺,猪肺炖生米,挺有嚼劲的,他听盛彦师借着几分酒意在忆当年。

李逸笑笑道,“炀帝确实是有些本事的,但做事太急,尤其是到后来根本听不进下面人的真话,于是那些近侍宠臣就尽睁眼说瞎话,

他到后来,连国家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天下遍地皆反,他都还以为只是有些地方出现小股贼匪,

你说,这样的天子还如何能带领国家继续富强,如何让百姓富足?

他的大业梦,早跟百姓脱了节,就算攻灭高句丽,就算平定辽东三国,甚至把突厥林邑吐谷浑等等全灭了,

那也是舍本逐末。

做事,还是得脚踏实地,他忽视民生,不理会百姓死活,那最终结果,自然就是二世而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再伟大的理想,也得与现实匹配。”

盛彦师愣了下。

端起酒杯将剩下的半杯酒一饮而尽:“司空这话说的入木三分,我以前确实有些小瞧了司空,我自罚三杯!”

“盛公别着急,咱们慢慢喝,这柿子酒后劲大。”

再说起李义满一案,盛彦师也承认自己确实有些轻率,甚至酒后坦白了自己当时的真正想法,觉得王薄、李义满都是地方军头,他们有旧怨,互相攻击,完全就是狗咬狗。

李义满拒不肯奉令征纳军粮,这事让盛彦师不满,也想借王薄之手略惩治李义满,也算是杀鸡儆猴,可谁想到王薄出手太重,李义满更是直接狱中自杀。

而后续李义满侄子谭州参军居然就暗中勾结徐圆朗,一举夺下郓州,引发那么大的后续祸事,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是我大意了。”

盛彦师做为朝廷官员,对地方军头想打压一番,是没错的,只是没控制好,他就算把李义满下狱,也不该让王薄来审讯,更不能让他用刑和欺辱。

皇帝要杀盛彦师,不是因为他对地方军头打压,而是没操作好打压出了大事件,这才让皇帝起杀心。

李逸不管是在山南还是在河南,他身为安抚使,就一直在打压地方军头、豪强们,

但李逸能控制住局面,打压的结果是对朝廷有利,皇帝只会对他加官晋爵。

盛彦师打压的反叛了三个州,总管刺史被俘,当然得追究责任。

否则以后谁都这样乱来,那还得了。

一壶柿子烧喝完,

盛彦师已经醉了。

菜也吃完了,李逸起身要走。

盛彦师拉着李逸,向他再次拜谢。

“不管这次圣人能不能恕我一命,我都要感激司空为我求情。”

“你我同僚,我自然得替你说话,安心等消息吧,我相信圣人会念及你的功劳,最后从轻从落的。”

李逸回到刺史府衙后院,也是有了七八分醉意。

宋义和陈菱角把他扶到床上,替他脱了靴子和衣服,又拿毛巾打湿替他擦脸。

“阿郎要喝茶吗?”

“来壶绿茶,别太浓啊。”

“知道,沸水冲泡,马上滤出。”

两个家将服侍着,终究有些粗手笨脚。

李逸倚在榻上,捧着茶杯慢饮热茶。

“阿郎何必要把盛彦师的事揽自己身上呢,圣人已经明旨要斩他了。”

李逸叹息一声:“盛彦师是我麾下总管,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尤其他这犯的也不是什么就该杀的罪,我今日要是不管,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更别说将士们也会觉得我这个上官没担当,不能爱护部下。”

“圣人能饶恕盛彦师吗?”

“不好说,有一半可能会不杀吧。”

“要是这次盛彦师没被杀头,他得念阿郎一辈子好。”

“算了吧,我这也不是为了他的感激才出面的。”

兖州城外战俘们挖出的围城堑壕,又被战俘们填平了,挖一遍,算服正役期,超过任务还给小米奖励。填一遍,照样还算正役期,超过任务仍给小米奖励。

一群群战俘,拿着赦免、遣散的文书回家,李逸还给他们每人发了点路费,还有服正役的文书等。

兖州总管李世绩现在还随秦王在河北征讨,

李逸让卢承庆检校兖州总管府长史,暂摄兖州总管府事务。

征讨的兵马,经过一番整编,分为北上的左右两军,以及一部份留守河南的兵马。

晨风中,

李逸和李大亮在兖州城外分别,

李逸顺泗河而下到方与县,再沿菏水往西北至滑州的白马渡去河北。李大亮则沿泗水而上,经乾封过汶水,经泰山孔道至齐州,然后从禹城渡黄河至德州平原县。

“一路顺风!”

两支兵马,一军向北,一军向南,辅兵借助泗水河,以木排、木船运输粮草器械物资,

李逸军是顺流而下,更加便捷。

泗河上,无数木舟、木排,岸边也是千军万马蜿蜒而行。

李逸的牙兵马军举着旗帜巡视队伍,严禁踩踏庄稼。

风和日丽,

李逸便没坐船,而是骑上马跟着部队缓行。

行军速度并不算快,叛乱已平定,但行军也自有一套规矩,借助泗水运输粮草辎重,全军每日行军提到六十里路。

平原行军,又是在境内,不用负担铠甲辎重这些,唯一不好的就是夏天中午炎热,虽还没到端午,可中午已经很热了。

接连行军十日,

五月初一,李逸率两万军从兖州抵达滑州,在白马渡过黄河,进入了卫州境内。

初二,

李逸率军至黎阳,也搜集到了许多河北战事的最新进展。

邺县前线,

可以说依然是没有进展。

两军仍然在邺城对峙,

李世民从三月中渡过黄河,到如今一个半月了,双方玩起了敌不动我不动的游戏。

窦建德夏军背靠漳河,依托邺县、临漳两城,几万人马摆下连营,拦住唐军去路,也护住漳水、运河。

而李世民在收复了相州城后,也没急着进攻,带兵扎下连营对峙。

这长达一个多月的对峙,现在没有半点结束的意思。

谁也不主动进攻,都在耗。

但形势明显对窦建德不利,他的主力被李世民吸引在南边,幽州的李艺已经出兵,南下进攻易州,李开道也率骑两千助阵。

河东的刘世让也率兵出井陉,攻进了恒州总管府下的黄州城,而李大恩也出飞狐陉,进攻易定西面。

现在,李逸李大亮又率四万人马北上,

窦建德已经是四面楚歌了。

邺县。

李逸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先后平定了孟海公、徐圆朗、张青特、伏德、藏君相等人,并迅速率兵北上,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传来,

窦建德差点一口气没提起来。

这位夏王一双粗糙大手狠狠揉搓着脸庞,今年四十九岁的窦建德,曾经不过是个里长,但在乡里极有名望,他父亲去世时,来送葬的人多达上千。

后来征辽东,窦建德还被委为二百人长。

如果不是天下大乱,也许这辈子他就在乡里做过里正、乡长,家中几百亩田地,妻妾儿女,一辈子如此了。

可狗日的乱世道,官府以他通贼匪为由杀了他全家,逼的他只能去高鸡泊投了高士达为道。

十年打拼,他从一个二百人长,到如今的夏王。

每一步都是拿命拼来的,

可终究要输了吗?

这些年他经历了无数场义军流贼间的火并,击败了涿郡通守郭绚、太仆射杨义臣、河间郡丞王琮,还斩杀右翊卫大将军薛世雄。

后来又击败了上谷贼漫天王王须拔、历山飞魏刀儿,又在聊城败弑君者宇文化及,

这一路来,多么不易。

“后悔听信谗言,冤杀了纳言宋正本和大将军王伏宝。”

此话一出,左仆射齐善行、右仆射裴世矩,侍中崔君肃,太常卿欧阳询、黄门侍郎虞世南、内史侍郎孔绍德、行台曹旦,国子祭酒凌敬,大将军高雅贤等一众人都沉默。

汉东郡公刘黑闼站了起来。

“夏王何必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某以为李逸所谓四万兵马渡河来攻,顶多也就有两万人,其中战兵也就万余。

臣有一计可斩李逸!”

“哦,汉东公快快说来。”窦建德精神一振。

刘黑闼的计划倒也简单,将计就计,继续跟李世民在此对峙,吸引他主力。

然后秘密抽调精锐,前往魏州迎击李逸。

“我观李逸虽有擅守城之名,但其并无什么野战之功,我河北魏赵精锐,可野战将他一举歼灭。

斩杀李逸,再迂回至李世民军背后,可伪装李逸之兵,到时来个南北夹击,一举再灭了李世民!”刘黑闼握坚拳头用力挥动,“然后顺势南下渡河,可一举夺取整个河南,

夏王入主洛阳,可正式登基御极称帝也!”

窦建德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如今虽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言诏,设置百官,但还一直没有称帝。

可内心里,又岂会不想称帝。

得河南,入洛阳,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窦建德望着刘黑闼点头。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