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些喝了不少网络毒鸡汤的八零后,更或者九零后的女人。
陈锋说这句传男不传女后,说不定直接就回被怼。
“咋滴,我嫁给你们家,给你生孩子,给你洗衣做饭,给你啥啥啥,你居然还对我有秘密?”
“你这是不拿我当家里人,对我不放心是吧?”
“行,不说?可以我也不想知道,你记住哈,以后我这有什么事,我也不会给你说。”
而对于代蓉,周慧他们这些六零七零后的人来说。
夫家有特别秘密很正常。
在他们那个年代,一些手艺或者秘方之类的,是不会透露嫁入门的媳妇的。
可以说是家里的女人,以及外姓人,都不会告知的,亲生女儿也不会告知。
除非家里没有一个男丁,一家之主才有可能让女儿知道。
但凡有一個儿子,女儿们就别想知道一点消息。
知晓这些老传统思想的代蓉周慧他们。
在陈锋说那句他们老陈家的秘密后,也就是笑着说了一句,都没有开口追根问底。
“行啊,只要像小锋说的这样,不用另外掏钱出来,你们想建就建。”
对于只有个女儿,而且还嫁得不错,没啥经济负担的老大家,代容在听了陈锋的话后,到是率先表示从新建房也行。
“大嫂,你们到是好啊,会儿嫁得好,女婿那边能挣大钱。”
“像我们就不敢这样了啊。”
“阳子那边还欠着银行二三十万,每个月都得还贷款。”
“真有这么一笔钱,我们也只有拿来给俩他俩把贷款给还上。”
“不然他两个日子过起来不知道万闹多少矛盾。”
!!!!
陈锋没想到,自己说了一大堆,三婶还是不怎么同意从新建房。
而且他喵了一眼,发现四婶也比较赞同不建房。
毕竟她觉得现在他家的存款,以后陈军要是在市里买房,那都是不够的。
更何况还要结婚。
现在的彩礼钱可不是。
这要是多二三十万,那存起来,差不多能够买套房子。
自己两人在存几年,把彩礼钱给孩子攒起来。
“三婶,我给你说,贷款这事,你们千万别掏钱帮阳子还了。”
“这样对你们有好处。”
陈锋沉思了一会开口到。
“对我们有好处?”
周慧疑惑的看着陈锋,连手里装土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贷款提前还了,利息还要得更少。
这怎么不忙着还。还有好处了?
包括代容和李芳也是一样。
只有陈国富他们三兄弟,到是好奇陈锋会怎么忽悠他们这三个伯娘婶子的。
其实陈锋心里都在鄙视这三个叔伯。
就好比陈锋给他们打辅助,结果他仨直接就跑路了。
一个个待在泉水里看陈锋的表演,一点忙都不帮。
连话都不说一句。
“三婶,陈阳这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是住在县里,在县里上班。”
“你说,他们还能像以前那样,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回来一次不?”
陈锋反问到。
“我给你说,别说一两个月,信不信要是没啥事,他们以后半年都不见得回来一次。“
“现在阳子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们回来的次数,绝对会非常少。”
不得周慧开口,陈锋继续到。
“这个,他毕竟得努力工作挣钱,好还房贷嘛。”
周慧也心里也没有底儿,所以就以挣钱还房贷来回复陈锋。
“那不是理由。”
“他在怎么工作,一个月随便也有好几天休息时间。”
“咱们这隔得不远,想回来,上午回来,中午一起吃个午饭,下午晚点走都来得及。”
“不知道你们平常看电视,有没有看到过那些兄弟姐妹好多个,都不愿意给父母养的没有?”
“那些好多都是老人在很早,就把家产给儿子女儿们分了。”
“有些是因为分配不均,但有一些,却是平均分配给子女的。”
“你说,你们要是过几天我们进山,回来后一家挣个几十万。”
“然后你们把钱拿去给阳子还了贷款。”
“最后你们兜里彻底空了,而他俩没有房贷压力,可以潇洒了。”
“要是陈阳个杨雪两人都非常有孝心,经常抽空回来看看两老,那没得说。”
“但是万一呢?”
“我前段时间就给三叔,包括大伯和四叔说过。”
“对于孩子,你们可以无条件支援。”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但是呢,不能太过分了。”
“你们作为老人,手里呢,必须得留着一笔钱。”
“只要你们有钱,不管是陈阳,还是儿媳妇,不说绝对,但百分之八九十的几率,会一直好好的孝顺你们的。”
“所以呢,一等下次进山,咱们把挣的钱,给建一栋新的房子。”
“这样你们住着也舒服,农村有这么一栋漂亮的房子,陈阳他们也愿意多回来住住。”
“到时候你们亲家,或者婶子娘家的人过来玩,看到你们这房子,绝对也会羡慕,这样你们也有面儿不是?”
“而且这样做,也能让那小两口,知道你们有钱。”
“这个,小锋,就算知道我们有钱也没用啊,钱都拿去建房子去了。”
在陈锋停顿的时候,周慧插话到。
“婶啊,建房可用不完那一笔钱。”
“而且就算用完了,你们不还是能挣钱么。”
“你看现在,你们一个月在合作社,起码得干上二十多天。”
“两口子干下来,光合作社发得工钱,一年最低都得五六万。”
“在加上每年进山搞点山货,你们自己地里在种点菜卖一卖。”
“等明年,只要你俩还是舍得干,一年挣十万都不是问题。”
“这到时候不是钱?”
“你俩在村里,一年能用个三五万不?”
陈锋提问到。
”那用得着这么多,败家子还差不多。”
代容在一边插话到。
他这话可一点不假。
在农村,吃喝也不花钱。
而且像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也不会去下馆子搓一顿,然后唱歌啥的。
最多和村几个经常喝酒的,在家里搞一桌,喝一顿。
一年下来,花费最多的可能就是猪崽钱以及吃酒席的人情钱了。
“这不久对了么。”
“等以后呢,我悄悄给他俩说你俩有钱,让他俩多回来看看你们,说不定你俩一开心,就掏钱补贴他们。”
“到时候这小两口绝对会经常回来。”
“你们呢,只要他俩带着孩子回来,婶,你就每次给儿媳妇塞点钱。”
“不用太多,每次给个两三千的,我保证他们觉对每个月都会回来一两天。”
“而且儿媳妇见你这么大方,在外边绝对会夸你这婆婆,怎么怎么滴好。”
“婆媳关系绝对的非常和谐。”
婆媳关系一直都是个难题。
但只要婆婆愿意掏钱,那这一家,绝对不会出现电视里那种,婆媳矛盾到见面就骂,都快要直接干架那种程度。
普通家庭,只要当公公婆婆的,能经常掏钱给儿媳妇,让他们补贴家用。
不说婆媳矛盾,这儿媳妇还不三五几天的回老家,关心公公婆婆的身体情况?
说不定公公婆婆打个电话说身体有点不舒服,儿媳妇就会立马请假,然后回来带两老去医院检查检查。
哎,也不怪现在的年轻人会这样,生活压力放在这呢。
一天天工作工作在工作,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股压抑,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别的。
两口子在一起不吵架都算好的了。
说到这,陈锋也不在对三婶周慧多说,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四婶李芳。
“四婶,你们也是一样。”
“钱,可以多存点,以后好支援一下军子。”
“不过还是我刚才说的,支持可以,但不能太过了。”
“你们啊,不能让年轻人太没有压力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
“军子么,等以后读书出来,你们就给他出一笔,够交付买房子的按揭和装修就行,”
“最多给准备一笔十万左右的彩礼钱。”
“其他的,让军子自己去努力。”
“要是他有本事,钱这方面,根本不用你们操心。”
“要是没本事,你们也用我刚才给三婶他们说的办法。”
“钱,你们自己留着。”
“补贴军子可以,但是得一笔一笔的慢慢给,不能给多了,除非有意外情况。”
“嗯,多得我就不说了,你们自己想想哈。”
说了这么大一堆,陈锋觉得嗓子都干了。
“咳咳,我觉得哈,小锋给你们说得对。”
这看了好久戏的陈国富,在咳了两下后,终于是开口了。
“就咱们村里那老刘,你看前些年生,多心疼家里的老大老二?”
“一年挣点钱,都补贴给两个小的。“
”给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两口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点小病小痛,都舍不得花钱。”
“这几年,老刘两口子年纪大了,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年拼命的进山挣钱。”
“钱挣得少了,在加上身体病痛多了,经常花钱买药,也就没有什么钱,继续补贴两个小的了。”
“听说前年,老两口去县里住了一段时间。”
“结果住了没两个月,就回来了。”
“当时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
“有人开口问,怎么不在城里两个儿子家多住一段时间。”
“两人都说城里住不习惯,还是回村里住舒服。”
“不过呢,后来有他家亲戚说,是因为在城里住久了,被两个儿子儿媳嫌弃了。”
“啧啧啧,前些年老刘两口子有钱,你看他们那两个儿媳,看起来多孝顺。”
“结果呢,把两个老的一炸干了,这态度立马就变了。”
“所以啊,小锋说得对,支援孩子,不要太过分了。”
“钱这玩意,留在自己手里,那才能父慈子孝。”
“嗯,老大和陈锋说的对,我记得好久前看那个生活麻辣烫。”
“有两家人,都是邻居,家里都是好几个儿子女儿的。”
“有一年呢,拆迁了,两家人的两个老的,得到了不少拆迁款以及几套房子。”
“两家的人呢,在老的拆迁后,个个子女回来看望他们的次数都多了。”
“电话更是三五几天的,各种关心两老的身体健康。”
“日子久了呢。其中一家看儿子女儿这么孝顺,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两个儿子,一家给了一套大的房子。”
“嫁出去的姑娘呢,也给了一套小的。”
“拆迁得到的几十万拆迁款,也是分得挺合理的。”
“两个儿子一家二十万,剩下姑凉给了十五万。”
“这一分,完了。”
“钱和房子给子女们一分过后没多久,电话啊,回来的次数,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到后来,基本上几个月后不看两个老的一次,电话也基本没打。”
“又过了几年,两老的生子骨越来越不行了,想让两个儿子养老。”
“结果两兄弟推来推去,最后还说小妹也分了钱和房子的,必须得三个轮流着给两老养老。”
“虽说也是有人养老了,但是在三个子女家里住着,两老的稍微有点什么,就得被儿子儿媳一顿说,日子是过得相当的憋屈。”
“而另外一家呢,家里的子女在拆迁后,也是和先前那一家一样。”
“但是呢,两个老人的选择却不一样。”
“房子,他俩没分给孩子,”
“拆迁款也是一样。”
“几套安置房,小的自己住,剩下的交给中介公司出租,一年租金两三万。”
“在加上两老的养老保险,一年还能剩下些钱呢。”
“拆迁款也给存银行里放着没动。”
“在他们能独自生活的时候,平时呢偶尔给孙子孙女几百上千的零花钱。”
“每年呢,就给子女们,包大红包。”
“直接就是几千块,上万的包。”
“几个子女外加孙子孙女外孙女,对两个老的都好得很。”
”等两个老的生活不便了,要求子女们养老。“
“从一开始在子女们家里养老后,每个月,两个老人都会掏几千块给这一家。”
“啧啧啧,那日子过得,老人们想吃啥,子女就买啥。”
“一有什么不舒服,立马送医院,其他几家的也会过来看。”
“一家住两个月,一到日子,下一家的子女,立马就回过来把两老人接到家里,好吃好喝的供着,晚一天接都不行。”
“一直到两老人去世,这一家的子女,对两个老人都是没得说,两个老人很好的暗度了晚年。”
“在老人去世后,子女们才分到了房子,和老人剩下没用完的拆迁款。”
“其实算下来,房子还是那么多,钱也同样的是拆迁款加养老金。“
”第二家的老人,到最后,也算是把钱和房子,都是平均分给几个子女的。”
“也就是变了个法子,就享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老三陈国栋也说了个列子。
“咳咳,我。”
“莪说大哥,三哥,咱们这三家,都是你们男人做主。”
“怎么你们这说起来,搞得好像在教育我们一样?”
“还有你,别说话,想建就建呗。”
没等陈国梁也演讲一个啥故事,李芳开口到。
”呵呵。“
陈锋憋着笑了起来。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