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拼上这条老命也值了!(1 / 1)方格化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振还真不是开玩笑。

诺贝尔奖很高大上吗?

其实不然,而且是越往后,越是掺杂了太多的其它因素和影响力在里面。

当然了,抛开那些不知所谓的文学奖、和平奖啥的不说,你也没法过于指责对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公正性上,存在多么的不公平,实话实说,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

但说白了,也就仅此而已了。

记忆里,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就是凭借在石墨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201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两项主要成就,一个是在2004年,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了石墨烯;

另一个,则是于2009年,在单层和双层石墨烯体系中,分别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常温条件下的量子霍尔效应。

现在,这两個人已经拿到了第一个。

但第二个,却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当然了,相较而言,第一个在影响力上肯定是超过第二个的,毕竟是它的出现,让材料研究从三维材料跨入了二维材料领域,单此一项,就意义非凡了。

所以看起来,第二个更像是个添头。

但事实上呢,意义很重大,但它不代表就价值同样巨大啊!

所以在第二项上,研究出它的量子霍尔效应,其实同样具备革命性的突破。

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制备方法呢?

甚至直接把氧化石墨烯薄膜给做出来,用到高效的过滤系统上,在海水淡化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呢?

那就不得了了……

因为这种成果,先天就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就在持续性发展目标上,把淡水资源列为了不乐观选项。

再加上气候变化,也正在将人们置于水安全威胁的边缘,干旱、洪水、冰川融化等,都将会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

联合国甚至还做出过预测,说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14%的人口,将可能面临缺水的危险。

所以,海水淡化技术究竟有多么重要,那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搞出来的这个过滤水技术,对于大规模脱盐工厂的过滤效率起到显著的提高作用,那么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场极可能会面临的淡水危机。

这,可是造福全人类的一个壮举啊。

所以这样的成就,如果都拿不到诺贝尔奖,那可就真心说不过去了,全世界人民都能直接喷死你个组委会。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就不是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带着老路玩儿了,而是老路带着这俩石墨烯之父玩儿了……

更不要说,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其实也是可以私下里运作的。

所以你只要舍得砸钱,还不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那就一切OK了。

杨振对这种事儿,,可太清楚了。

所以,他自从融合了那份灵魂烙印之后,就再也对这些玩意儿没什么兴趣了。

什么诺奖,什么高校排名,什么《服不死》啊,什么奥斯卡啊……

西方搞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不是统治工具化的,就算有些一开始不是,后面也会慢慢变成其中的一份子……

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杨振不需要这些,他自始至终认为,能攥在手里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

。。。。。。

项目报上去,京航果然很快就完成了审批。

老路感觉自己好像没这么大的面子,应该又是杨振的身份在无形中助推了,但他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所以心安理得的接受!

我蹭点儿自家学生的光,能叫蹭吗?

肯定不能这么形容的……对吧!

但对于京航的几个领导来说,却是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个念头:果然,这小子又跨界了……虽然这次看上去,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当然了,这次的项目就不能只算是京航的了,昆仑也是出了钱的同时,还出了3个人的。

其中之一,就是王文杰。

材院这边也不含糊,老路发了狠,也是够拼的,直接组成了一个14人的项目组。

他亲自挂帅,配备最强的人手,甚至几乎没有招进来几个硕士,而是基本由教授和博士生组成。

不过即使如此,关键力量还是昆仑这边的。

毕竟,一个杨振就差不多顶一个团队了!

然后场地是现成的,资金也随之很快到位。

杨振也挽起袖子,正儿八经的又客串起了总指挥,先从石墨烯讲起,讲它的氧化性优势,讲它的独特性质,讲它的可调谐孔径对多类型离子的过滤,讲它的薄膜制备猜测……

一讲就是一天,虽然讲的口干舌燥的,但还好在座的没有一个弱鸡。

所以,消化起来也就足够的快。

杨振对此还是挺满意的。

然后,整个项目就很顺滑的进入了筹备阶段,但杨振肯定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这边的,所以,王文杰就再次成为了他的代言人。

至于老路,则被杨振直接摁在了图书室里,啃起了凝聚态物理。

不求你研究多么深,但最起码,你得吃透该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知识。

底子打不好,以后出去交流搞研讨,那不是送上门找虐丢人嘛!

老路倒是任劳任怨的,没有表现出抗拒的意思……前面一个诺贝尔奖吊着呢,啃点儿凝聚态物理又算得了什么?

不得不说,诺贝尔的诱惑,还是无比巨大的,所以老路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也就没资格再去抱怨被支配的劳苦了。

杨振甚至都没有多浪费什么口舌。

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需要做的就是几个简单的重复试验,然后,就可以直接准备论文了,这是第一步;

“然后,就是石墨烯的各种制备探索,这个我会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一个月的时间,估计也就足够了。

“最后则是集中搞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解决有效控制孔径扩张,实现更小层间距的精准系统控制……

“这个有点儿难度,估计还需要搞点儿环氧树脂啥的引入……但顺利的话,应该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

“所以,您老人家的学习时间,可不是很多哦,学生祝您好运哈……”

每每想起来这句话,老路都跟屁股后面随时有个隐形人,在拿着鞭子督促着自己似的。

总觉得像是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几乎啥也顾不上了,那是真的拼了老命。

沈萍都差点儿被吓了一跳,在了解过原因之后,才哭笑不得的不再管他了。

毕竟想一想之后,觉得拿个诺贝尔奖,顺便捞个院士当当……

呵呵,也还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