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箫笛于喁D(1 / 1)能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苦乐乐苦

六十苦乐歌

六十一苦乐不相舍离

六十二苦乐可以由人

六十三此苦此乐

六十苦乐歌

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在南海的狂欢之仪,当然比乡下龙山更是排场,更多花样,更为喧腾热闹了,因此离开老家第一次在外过年的慧能吃过早饭不一会儿,便兴致勃勃独自上街了……

一路的张灯结彩,一路的人流如织,一路令人不时回头的诡异面具,更一路叫人不断驻足、赞叹、喝采的神佛行像、龙灯旱船、高跷杂耍等等表演,把世人的恣情肆意张扬得无以复加,将凡间的欢乐开怀渲染得酣畅淋漓……

转过街口,行人渐稀,可前面空旷一角,却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渐渐聚集。稍近一点儿,里面清晰传出了美妙的弦乐之音,慧能挤进一看,一妙龄尼姑埋头专致抚琴的旁边,还站着一气象庄严的老和尚在伴击节奏,俩人的身后,沿墙挂了一溜的经变画图,原来是尼姑和尚在一起俗讲佛法呀……

“阿弥陀佛!下面让妙真师父给演唱一首苦乐歌,愿诸位施主年年今朝,日日元宵,生生世世去苦得乐。”

老和尚话音一落,尼姑便放下手中琵琶抱起了身旁的阮咸,轻抚劲弹之中和着老和尚沉缓的节奏敲击,声情并茂的唱了起来:

人生无尽苦,听我说分明。

一观在母胎,饥渴不由人

二观年少时,主张无人问

三观青壮岁,身上担千斤

四观衰老早,百病日缠身

五观九窍里,臭秽常不净

六观玲珑心,贪慎善念隐

更有那,

怨恨时时起,无处可逃忿

荣华三更梦,富贵夜半惊

冤家常聚首,爱离苦尤深

五蕴雾露短,无常不期临五蕴雾露短,无常不期临……

唱到这里,尼姑口中停了下来,只一个劲儿的埋头循环抚琴没了下文。过了好一会儿吧,有人耐不住的喊了起来:“不是唱的苦乐歌吗,怎么光是苦,没有乐呢?”

话音刚落,妙真师父抬头眼睛一亮之中,乐音随着老和尚渐强的节奏也高亢了起来,一句“施主听好了”便又唱了起来:

人生虽是苦,恶趣更为甚。

三界有妙处,求乐最贵人。

人能有慈悲,处处见怜悯

人能知善恶,内里是非清

人能生智慧,苦空悟真心

佛性世皆有,如来人天尊

胜境唯西天,恒乐全由人胜境唯西天,恒乐全由人……

六十一苦乐不相舍离

“大和尚,今天是狂欢节,你却在这儿说苦说空,有煞风景吧?”

琴声未落,一似与老和尚十分熟悉的老人便以玩笑的口吻帮挑起了话题。

“阿弥陀佛,施主说得是。今日上元,老衲在此角落说苦说空,就是想借诸位施主开怀的兴致,说说此乐有时,此乐易尽,想要长久,一切全在各位施主自己呀!”

大和尚借机展开了说法。

“说得比唱的还要好听,不就想叫人跟你们吃斋念佛吗!”

一人笑笑,似有讥讽。

“阿弥陀佛,施主说得是,为人妙乐恒乐,唯在修佛得佛。”

大和尚应之庄严。

“两位师父,你们说为人是苦,修佛是乐,我刚娶了美娇娘,这日子不知是你们冷冷清清相伴青灯古佛乐呢,还是我暖暖有拥温香软玉苦?”

一翩翩少年满满快活有些兜不住的俏皮之语,顿然引得众人一片笑声。

“阿弥陀佛!青灯古佛,修行人自有寄托。温香软玉之乐,老衲我有一比,不知施主是否愿闻?”笑声渐落之时,大和尚便紧接相问了。

“请师父赐教。”少年自知有些轻狂,于是诚恳施礼。

“阿弥陀佛,男女之乐,可不可有比这上元之节,一日一时的狂欢,或便是长长寒暑煎熬,深深无奈窝堵?”大和尚回礼之后面对众人略为高声。

“太夸张了吧!”一人斥责,毫不客气。

“阿弥陀佛!众位善知识,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如胶似漆的小两口也好,拐棍相扶的老两口也罢,你们谁见过几对只有伉俪情深,没有憋屈泪水只有嘘寒问暖,没有腹心怨恨的恩爱佳偶?那男女维系里的个中滋味儿,想必过来之人,都有难言……”

“世上美满姻缘,是不太多,但人间总是有的吧?”

年男人大声打断,底气十足。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就算夫妻白头偕老,恩爱如初,但人必定要先后归天的吧?”

大和尚回之,态度极为谦和。

“人生必有死,这有什么好说的。”

中年人笑笑。

“阿弥陀佛!那请施主想想,生死离别之际,人是不是越是恩爱,那苦就越是深痛?而形单影只,物是人非时,那苦是不是更为凄楚?”

大和尚感慨之问,众人听了,默默无语,于是大和尚转而更是高声了:

“众位善知识,佛谓人生八苦,死为极致,其实就是在说世间还真有叫人快慰更难舍的许多物事。但百年瞬间,还不测风雨,一切叫人深深眷恋的东西,不仅来去匆匆,更是自己不可完全把控的吧?”

“也是,也是……”

众人一片喟叹之中,大和尚于之紧接:

“因此众位善知识,我佛不但有言:生死之中,实有受乐,菩萨摩诃萨以苦乐不相舍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而且更是深谓: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法变异法故,说诸有受悉皆是苦。百年人生那极苦的生死之际,仅以男女而言,是不是人越是情深,便会越感苦切?那世间一切快乐之泉,是不是亦人深痛深苦之源?以此而论,人生是不是有如这一年一度的上元狂欢,乐是有乐,但却是乐去苦来,乐少苦多……”

六十二苦乐可以由人

是啊,细想起来,百年人生,还真是苦多乐少,而生离死别之时,那乐更生生成了苦痛之源……大和尚所言所问,一时叫众人唏嘘不已!

“请教大和尚,太子出行出游,只见人老人病人死之悲苦,不睹凡尘百年安康之喜乐只见众生竞争惨烈之状,却无视生命和谐相存之理。其过分强调世间苦难,是否以偏概全?其引人厌弃俗情之乐,是否有违人食色本性本然?”

正在这时,一与慧能差不多年纪书生模样的站了出来手指经变画图,语气虽是请教,但感觉却有究论之势。

大和尚听了,想想之后转身从布袋里掏出一痒痒捞来:“众位施主,请问这是什么?”

众人见之,轰然大笑,这时大和尚却直面书生了:

“阿弥陀佛,人的身体,难有不痒,这轻轻一捞,那一时的舒服,又几人能适可而止?于是往往越捞越痒,越痒越捞之中破了皮肤又增添了新的苦痛,而人最后还不得不痛痒强忍,无奈收手。世间苦乐,百年食色,请问善知识,其理是不是有些大致相同?”

也是,欲望之人,声色名利等等那捞痒之喻,还真有一比……

大和尚见书生似有所思,于是紧接:

“佛言一切皆苦,不仅在说苦乐无常,苦乐不相舍离,更是意谓苦乐可以由人。

其俗谛,是引人修善为善远离恶道悲惨之苦,以求上上之乐

其真谛,在启人觉悟世乐短暂更人不可能完全把握

其中所谓无常即空,空即是苦的生命至理更百年难得因缘,非上根之人,不能于之了然。

释迦太子叹息生命竞争残酷,痛彻人生无常悲苦,并由此为众生指引一条出离之道以达妙乐恒乐非常之境,应是一片慈悲之心吧?”

书生听了,想想点头之后,大和尚又指着下一张经变画图继续说到:

“三界堪悲,百年多苦,但生而为人,当顶天立地为一己更这个世界寻求一条美好完满的出路,方是人之为人应有的大境界、大勇气、大承担吧?”

“苦乐由人更由心,还真就是人与人更与万物的根本有别呀!”书生似乎答非所问。

“阿弥陀佛!”大和尚听了眼睛顿然一亮:

“善知识你看,此图之中,佛陀降生便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又谓三界皆苦,吾当安之!此独尊之意,是不是在说人不但不应该受无常播弄,且更要引领这个世界最终走出苦多乐少的生命困境?而之中吾当安之的大誓大愿,是不是也就着落了天下众生追求遂心如意和幸福美满的深深期望?佛陀此见此思此为,还真没以偏概全之立,更无违人食色本然之意吧?”

“食色虽人本然,但人之为人,惟在不受食色的主宰!”

书生凝目之中,更在自己的世界。

“阿弥陀佛!善知识说得好,佛陀以为,人的根本之苦,多在人望人求,而人望人求不能一切自身做主,因此才有了佛之为佛于苦于乐的识见非常吧?”

“请大和尚为之开示!”

书生闻之,深深施礼,恭敬万分。

“阿弥陀佛!善知识,佛谓百年及万化一切属他,则名为苦。而所愿一切由己,方有方是生命当下更终极的自在安乐!因此所谓佛法,即是人去苦得乐的根本大法,而学佛修佛,则是人于苦乐之时之中着落一切由己的非常津渡啊!”

“阿弥陀佛!”

书生闻之,一时恍然,不觉双手合十,庄严念佛称名,而大和尚此刻于书生更是有心了:

“阿弥陀佛!施主慧根深厚,可愿随老衲学佛修佛……”

六十三此苦此乐

大和尚的苦乐之说,对看来于佛法本有涉猎的那位书生而言,或是已然相契更由之服膺了。而一旁专致的慧能,虽于具体的内容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但之中内有触动并被开凿的感觉,却是从未有过

此苦此乐之义,与平常道听途说的佛法相去太远了。那于苦于乐的深掘,不仅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惊异,且于人生世界的观照,更是叫人为之感怀,为之充满了敬意……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此苦此乐的界说,不但是人之为人卓尔不群的豪迈,更亦人不受物欲主宰而与万类有别的根本吧?

三界无尽苦,求乐最贵人。百年慈悲是乐,知善知恶存乐,明是明非有乐,而于苦乐之中觉悟一己真心得失,更是叫人视野为之一开,胸襟为之一展

而佛以苦乐不相舍离说一切是苦,以一切无常说诸受为苦的用心,不仅透彻了苦乐同源的人心幽微,更是彰显了人追求一切美好完满的非常本怀吧?

当然了,此中佛于苦乐之中那乐苦的情怀,更是令人望之无涯,思之无际而高山仰止了……

但人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恚等等之苦,与百年之乐本就难以分割,若以此而论,它们本身不就是生命一体的不可或缺,不就是百年安乐存在更生命多有美好的证明吗?

生死之状,有如夜旦循环往复,那人生苦乐,亦恰似大海的潮起潮落吧?若苦乐本身即是生命常态,人生常理,而人于此苦乐之中安时处顺,不务生命之无可奈何,不仅是百年通达之道,更亦生命有滋有味儿坚实丰厚的依凭吧?

可是,可是佛家为何要将这常态常理的人生苦乐做如此深广的开凿呢……

无痒相扰的身体当然舒服,但那如是安乐的生命,其当下和恒久人如何感知,其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因为人若厌弃更舍离了百年苦乐一体的现实生活更生命,那所谓的自在安乐又是什么,又在哪里呢……

想到这里,慧能从心里鼓起勇气,准备要请教一下这位大和尚了,可当回神之时,一看人群不知何时已经散净,那大和尚当然亦是不见了踪影……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