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高拱私会陆绪(1 / 1)关山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大队人马护卫下,运送陆经等人的尸体和浙江督抚的船队靠在通州码头上

通州卫的官兵早已经将码头周围清理的干干净净。

再怎么着陆炳也是嘉靖的发小、乳娘的儿子,长子陆经就这样被暗算了,嘉靖帝脸上也无光不是。

若是有人在通州码头生事,不仅通州知州、顺天府知府、通州卫上下也难辞其咎。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前些日子不就有贼子光天化日之下和北镇抚司的人动手抢人。

陆绪夹在人群中,看道大哥尸体时候,差点晕了过去,刀疤脸和残耳朵连忙一左一右架住。

陆府上下早已经装扮的一片白,下人们素缟麻衣,更增添了丝丝忧伤,前来凭吊的大小官员、亲朋好友络绎不绝。祭棚设在陆府的正房,这是陆炳无声的宣誓,朝中重臣嗅到了丝丝不安。

嘉靖帝派出了黄锦代表他来祭奠陆经,如此殊荣,嘉靖帝也还算对得起发小陆炳了。

南北镇抚司上下都笼罩着一种愤怒,多少年来从未有过,没人敢对锦衣卫下手、更没人敢对北镇抚司下手,更何况死的还有督帅的长子,若非陆炳拦着,怕是已经有人冲进严嵩的府里。

北镇抚司内不少人瞪大了眼珠子不断的结伙儿去朱希孝、陆炳处请愿,个个摩拳擦掌誓言要揪出幕后真凶、维护锦衣卫的尊严。

严邵庭将北镇抚司内的这一切都报告给了爷爷严嵩,害的严嵩近些日子心惊胆战,出门儿时候身边的护卫足足增加了一倍。

陆绪有些麻木的立在大哥的棺椁旁边,一言不发。

上官辰瞧见徒弟心中痛极了,知道陆经的死对他打击太大了。

虽然陆经贵为陆炳嫡长子、又有嘉靖的站台,陆经的葬礼很快过去了,被安葬在京城东郊一个名叫三里屯的地方,因为距离京城三里,故名三里屯。

浙江督抚位置空出来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把这两个重要的位置攥在手里,吏部尚书李默瞬间成了各方瞩目的关键人物,没办法、向皇上呈报人选是吏部的本职工作,别人不能插手,嘉靖帝也不能。

按赵文华的想法,由他接任总督、胡宗宪升任浙江巡抚。

吏部尚书李默没有这样想,他干爹严嵩也没有这样想。

当严嵩看到由胡宗宪起草、赵文华署名的弹劾奏折时,就认定胡宗宪是个人才,是个他需要的装点门面的人才,他也需要一个既听话又能做事能给自己长脸的手下、像赵文华这样听话的干儿子严嵩并不缺。

因此严嵩第一时间就在嘉靖帝面前嘀咕,不断的夸赞胡宗宪才能卓绝堪大任,是接替浙直总督的不二人选,虽然胡宗宪才是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这有什么呢,不正说明皇上英明,不拘一格简拔人才,我皇万岁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惜才爱才,天下士子还不做梦都要为万岁爷抛头颅洒热血。

嘉靖帝差一点第一时间就被严嵩说动了。

但嘉靖帝不能独断直接任命,他需要走个形式,在走形式方面,严嵩父子是最能揣摩嘉靖帝心思的,一猜一个准,从来不跟嘉靖帝拧着干。

后世的人对大明或许有些误解,认为大明高度中央集权、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非也,当年重八同志设计的督察院、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体系那可是相当的有权出来挑刺,挑完刺还符合大明律符合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谁都可以有错,包括现任皇帝,唯独不能说祖宗的不是。

如果剖析大明的体制,其言官体制还真是个毒瘤,特别是大明中后期言官沦为内阁争斗武器后,重八同志考虑不周,允许风闻言事不负责任这个制度让大臣们首先要学会吵架和应付吵架。

驾驭这些争斗的聪明脑壳也必须更聪明才是,要不就会被他们玩弄,不过还是重八设计的聪明,皇上是最后一个裁判,大臣们斗到最后是生是死还要看皇上的态度,实在不行来硬的,不要脸谁不会啊。

空谈误国、打嘴仗不干事,谁干事谁就有破绽,立刻就倒霉,时间长了那里还有干事的官员。

因此吏部的人事权当皇上的也不能提前干预,只能等吏部的奏报上来、是准是驳这才是皇上的权力。

否则的话那些闲来无事的言官们会像打了鸡血来指出你的错误,各种文明不带脏字的骂,这些人都是满腹孔夫子的学问,没事干专门研究如何挑刺的。

次辅徐阶在言官中有个绰号、严嵩之妾。

既然是不如妻的妾,徐阶既没反对严嵩的勇气也没反对严嵩的行动,相反的徐阶大人又一次附和了他家夫君严嵩,当嘉靖帝问徐阶大人的意见时,徐大人发誓赌咒认为严嵩荐举胡宗宪正说明了一点,严大人忠心为国,荐举的胡宗宪和他并无来往,还是个七品御史,可严大人还是荐举了他,这不正说明了严大人的高风亮节,严大人是个好人呐!

内阁和嘉靖帝商议浙江督抚人选的事,很快传了出来,这不奇怪,对于不听话的难搞的吏部尚书李默来说,也只能搬出嘉靖帝来压一压了。

这年头敢不听严嵩话的还真没几个,吏部尚书李默就是其中一个。

陆炳是李默最大的靠山,谁叫陆炳考中武进士时主考官是李默呢,有了这层师生关系,有了陆炳的支持、李默此后官升吏部尚书,大明吏部侍郎晋升尚书者李默是第一人。

虽然严嵩的目标是搞定李默、他的要求不高,只求李默不捣乱就行。

可严嵩的举动显然也会令一些人更为不安,比如说裕王,严世蕃原本就瞧不上裕王,要是东南的官员全跟严家混去了,以后裕王继位也没多大意思,空架子皇上更难受。

裕王府正七品侍读高拱更着急,裕王是心高气傲的高拱最大的赌注,不容有任何闪失。

高拱判断的没错,陆经的葬礼上是宣武门报国寺的僧人念经超度。

因此高拱就时不时的跑去报国寺晃悠几下,反正他现在除了陪着裕王聊天读书也没别的啥事,最重要的事就是看好场子,坚决不能让一方独大到尾大不掉,最好是势均力敌些。

高拱的努力没有白费,陆经刚下葬陆绪就带着最贴心的两个伙伴儿刀疤脸和残耳朵出现在报国寺。

“千户大人,真巧啊!”高拱性情孤傲,若是平日不会将陆绪放眼里的。即便是严嵩和徐阶的拉拢,高拱都巍然不动、视作无物,见面不过礼节性的打个招呼,也还未必是高拱先打招呼呢。

陆绪见是裕王的侍读高拱,立刻想起了伯父陆炳的交代,对于此人要恭敬有加、客客气气,不能轻视之,今日的七品侍读来日说不定就是内阁里举足轻重的角色。

陆绪立刻有些反应过来,这是来询问胡宗宪的情况来了,“陆绪来给家兄上柱香,高大人怎么也有兴致来报国寺!”

“济空法师和我很熟,千户不妨随我去见见!”

济空是报国寺的住持,京城很有名望的得道高僧,陆经的葬礼上就是济空法师主持的法事。

“陆绪也正要去拜谢法师呢,高大人请!”

进了住持的禅房,陆绪这才发现,济空老和尚和高拱很熟,熟的不能再熟了。

刀疤脸和残耳朵熟练的把在住持禅房院子门口内,这些小事根本不需要陆绪吩咐。

“今日一早喜鹊就在枝头上叫,果然灵验,迎来了高大人和陆公子两位贵客!”

“老和尚,每次见你都要出些花样!”高拱一改往日的闲散,“陆公子可是奉旨有大事要做,老和尚可要尽力协助,看在裕王面子上,老和尚可不要藏着掖着!”

济空法师有些不解,高拱此人素来清高、很少与人结交,却对一个年轻人如此上心。

“高大人这是?”

高拱猛然间意识到有些唐突,忙说道,“老和尚,你写的那封信夹在陆大人的信中已经交给南京的万都督了,就是陆公子亲自送的。”

济空双手合十,“我佛慈悲,能为平倭出些力,老衲也多少赎些罪过!”

陆绪瞧着很是疑惑,见两人正在交谈,又不便打扰,只有忍着,继续听两人说话。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