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中学是建国初期就建立,历史较为悠久的一所学校,自建校起,学校就有一本专门面对教职工的校内刊杂志,名曰《凤凰声萧》,主要登载一些学校重要文件、教情通报、理论前沿、优秀教案展示分析等一类的文章,后来也开始选载一些教师的优美心得体会和精悍教育感言一类作品。
这内刊每月一期,风雨不断,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年,所以,在全市教育系统小有名气,而且还成了本市教育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每刊印都礼送各兄弟学校用以交流学习。
这本内刊一直是由校党委的一位副书记挂着主编,实际,仅仅是挂个招牌而已,真正的主编责任是由挂副主编的历任语文教研室主任承担着。
樊华等数十名高学历的教师进入凤凰后,许多年轻的教师就提议扩大版面,增加文艺副刊。
樊华担任语文教研室主任后,自然就成了这内刊的副主编,她本身又是不折不扣的文青,于是立即回应老师们的呼声,撺掇着就把这内刊加了页数版面增加了文艺副刊。
校刊改版以后面目更加时尚亮丽,内容也更加精湛,当然也更加“文艺”了,不仅保持了纸面印刷,还增加了网电子版。
于是,这凤凰的内刊几乎就成了“外刊”,市内的许多老师都经常传阅。
现在,这“副主编”的担子又落到了郝小雨的身。
郝小雨编辑的第一期就是暑假首月的7月号刊。
7月号刊,有六月的工作垫底,内容还算充实,可到了八月,可就找不到可以登载的东西了。
这七月已是暑假,暑假里,学校新颁的文件少了,可供展示的优秀教案也没了来源,大部分老师回家休息自然“心得”就少了,“感言”也不再“感”,郝小雨为了搜集稿件急的焦头烂额。
无意间,她发现了靳晨发给樊华的一段微信,便注意了。
靳晨发给樊华的这大段微信是有前因的。
樊华在自培训回来后,就一下子扑进了学校,直到整个七月,溪溪一直被寄放在爷爷奶奶家。
樊华每天晚才回家,第二天几乎是一睁眼又离家,孩子要继续寄放。所以,这期间,她没了回自己新家住一晚的由头,自然和靳晨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单独见面的机会更是没有。
虽然,两人平时即使是单独见面,也没有太煽情的话语,但心内的激情却都藏在笑闹中,化进了神情里,随时随地随口的传递抒发了出来。
两人心有灵犀,自然心照不宣一点就通,都收进了各自的心中,每每的犹如春风化雨,淅淅沥沥的滋润着心田。
这一突然的“隔离”,樊华忙中尚未有感觉什么,但靳晨却平添了某种丝丝缠缠的念。
这念,不浓,却纤细缠绵。
某个下午,夕阳瑰丽,晚霞斑斓,靳晨出发归来的路,停车山岗驻足观望,便突发幽情,于是便给樊华发了大段微信,取名《本真》。
他还提前说明,这是路见夕阳远山偶感,不是对她的煽情。
大段微信文字如下:
本真
一
我拽着你心灵的缆绳
高,到你的山
凝视你的眼眸
一如深泉的清亮
需要,在万籁俱寂中,
用心才能倾听,
你本真的流淌
□□
我的思想攀极顶,
抚摸你的本真,
你本真的鸟鸣
回荡在树林间翠绿
那是你的思绪吗?如溪
婉转揪心的流淌
□□
高峰奇崛,朴素的雾掩藏
温婉的植被覆盖一副高扬
浓郁的绿,是追求的繁茂
情绪无声的疯长
□□
我惊叹,
你这本是雌性的山体
怎会长出一道道
超脱烂漫花谷
雄性傲岸的山梁
□□
我真想哭倒在这奇峰
让泪水的激越,渗透
你青春的土壤
滋润出喜悦的小草
蔓延,一坡,我的诗章
在你的葱茏本真
二
我沿着你那些蜿蜒的情绪
步入你的幽谷,情绪灵犀导向
我深入的步履,愈近愈进愈迷失
欣赏的初始溶解,大脑被同化,
颠覆了原本徜徉的倪想
□□
摸着一个立体的心灵,
看你浓郁的风光,
峡谷奇境,万千生动生长
融进谷里,不见艳丽的花朵
只有丰硕的果子,我摘取品尝
红色的山楂,酸甜的忧伤
青涩的红豆,是爱,
正在绿叶下生长。
哦,你这多情的山地,
种下的是多情的畅想
长出的是善感的忧伤
喜悦也拖着同情的藤秧
三
你的吟唱,袅袅如丝
缠绕我的心房
我攀着你微笑的阶梯,
挥霍,
你对我探究你隐私的忍让
趁着你的默许,窃取
你对情绪的隐藏
你的山梁,蓬散一瀑小溪,
三千尺,把对天空的冷静延长
(未完待续)
樊华收到微信,忙碌中匆匆掠了一遍,闪回一句话:
“吆!还偶感?偶感都这么长,还‘未完待续’,要不是偶感还不得‘冻’死人?!”
那边秒回:
“唉!没写完,天快黑了,明天继续。”
“啊?还继续啊?连续剧吗?嘻嘻嘻,对不起,我还没来得及细细读……”
对方没再回。
樊华顺手把手机放到办公桌,就出去了。
郝小雨正好有事来到樊华办公室,坐等樊华时,听到樊华手机响铃,就拿起来看,无意间读到了未关闭微信的这长篇诗行,她被诗里的痴情惊颤了,灵机一动,这不就是家长对老师的赞美文章吗?这不正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吗?这正是校内刊或缺的!
她立马把这诗转发到了自己手机备存。
樊华回来后,郝小雨立即和她商量,要把她微信的诗发到校刊。
樊华立即斥责:“你吃错药了?这是诗吗?”
郝小雨反问:“这不是诗是嘛?难道还能叫情书?”
樊华哑然一阵,又问:
“你知道这是谁发的就乱发?”
“这谁知道?”
樊华小声说道:“是,是‘木头’心血来潮,乱写一气。”
郝小雨就笑了:
“我说嘛!这么煽情。不过人家这也算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人民教师的深厚感情,不能埋没了。”
樊华回应一句:“屁文学作品,纯是无病呻吟。”完了又补一句:“和你一个德行。”
郝小雨立即反击:
“你也呻吟一下试试?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眼高手低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恃才傲物!真是的!”
樊华笑了:“受不了了——!憋死了——!”
郝小雨随即叨叨:
你刚交出这缠手的工作,就撒手不管了?这屁事本应该是教务处的,现在烂在我手里,你若不支持我也不管了。
并说:你怕什么?又不是情书,人家就是一首抒情诗,是赞美所有老师的,你没看到人家的题目是《本真》嘛?本真就是描述教师的纯真初心,就是描述教师的深沉情感,不是写的你,又没提你樊梨花的名字,你别对号入座!
樊华经不住郝小雨的死磨烂缠,就没再反对,但坚决要求不能署靳晨的名字,就以学生家长作品的名义,而且,要求郝小雨一定要保密。
郝小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出了8月号校刊草样让有关领导审阅,齐本刚虽已调离但毕竟是老领导,又在现场,就也有了一份。
齐本刚看到文艺副刊第一次出现家长的作品,十分感兴趣,就仔细的看,看完再看作品署名:“一位学生家长”,就问郝小雨:这是哪一位学生的家长?这学生的语文也肯定差不了。
郝小雨支支吾吾不肯说出,樊华低头不语也说不知情。
齐本刚寻思一番,在心里猜到个大概,就笑对郝小雨说,他要给这家长续完。
郝小雨立马说:好!说话算数!
第二天,校内刊8月号的正式版本就发了出来,文件、文献、理论版有点少,文艺副刊的页面多了,开头就是一篇所谓“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赞美抒情”——《本真》,《本真》后接着就是离任领导齐本刚的《本真.续》。
这《本真.续》是这样的:
我在你的心谷,
对视那些幽兰,
无可奈何独含苞,
似曾相识两相望。
□□
你的情绪是白玉兰?
还是紫藤秧?
阴雨天,我谨慎尺步,
度你本真的心长
□□
那些本真的处女地,
是否允许我,扎下
采撷的毡房
我真想常住你这奇峰
融进这片雾莽
啃茹这片浓郁的绿,
匍匐这片平静的坡
陪伴这溪清澈的流淌
慈爱的山、才情的水
风轻草软的善良
□□
本真绵延遥远的地平线
一端托着火热的太阳,
一端抱着温馨的月亮。
樊华这才细细的品读了这两首接续的诗,禁不住情绪翻滚。
这么多年了,她其实是第一次领略到靳晨的文采,也是第一才感受到了靳晨的浓情似碧。
她的确有些感动:这理工男,这如木头般闷骚的男人,说几句话都尽量俭省,有时都俭省到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崩,没想到,竟隐藏着如此酣畅淋漓的诗情!
这样的男人,人前很闷情,其实人后很多情,夜里哭鼻子都是有可能。
想到这里,她竟有了些像母亲要去亲抚孩子的冲动。
同时,她又惊诧了齐本刚的暗情竟也这样的炽烈,可无论怎么炽烈,自己也无法承接,也无法再去当面解释,只能在心里说一声:老齐,对不起了!
同时,她在心里也诧异:这外表、脾气俨然不同的两个人怎么会有这么接近的思想?真的是让人无法解释!
老师们拿到这期内刊立即乐了,都说这期内刊最出彩的还就是这两首《本真》,这两首《本真》真把教师的情感说透了,说到家了,还惊异齐校长的“续”和首诗真是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就连语气、含义、情绪,甚至包括深处的韵味都顺接的下连贯头尾贯通滴水不漏,简直就像一个人写的。
后来,老师们再一咂摸这所谓对教师赞美的长诗,越咂摸越觉得这怎么像是情诗呢?前面家长的像,后面齐本刚和的也像。
可,想象归想象,毕竟未经证实,人们只能是在品读中任凭自己的联想附加或红或粉或紫的氤氲。
这带着彩色氤氲的《本真》便长了微信的翅膀,不多久就传到了本区许多老师的手。
郝小雨坚决信守自己的承诺,一直没说出这诗的来历。
但她在心里窃笑:
自己早就估计要演出“三国演义”,虽然“三国”没凑够,但“两国”是够了!
当然,郝小雨并不知道是,其实这“两国演义”早在樊华培训时就开始了。
然而,已被樊华改了剧本,改成了“一国演义”。
现在来看,齐本刚写“和”诗,其实是给“一国演义”写“序”,是引子的“序”。
当然,序也是带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的。
……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