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董浊将要安排的事情安排妥当后,众人又是一番觥筹交错,只不过气氛显然比之前要热烈许多。
董浊端起酒盏,笑道:&ld;今日本是董某认伯喈之女当义女,却拉着诸公又讨论了这么长时间公事。&rd;
&ld;董某先自罚一杯。&rd;
说罢,董浊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笑道:&ld;诸公,同饮否?&rd;
筵会中众人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也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
&ld;好,好。&rd;
董浊望向蔡邕,笑道:&ld;伯喈,如今琰儿也算此间主人了,不如让她为诸公弹奏一曲,尽尽地主之谊如何?&rd;
蔡邕笑道:&ld;相国有言,岂敢不从。&rd;
蔡邕说罢起身往内庭走去,待回来时,他也不再言语,闭目以待。
众人见蔡邕这般做派,纷纷放下手中酒肉,倾耳倾听起来。
不一会,从内厅中传来袅袅琴音。
待一曲过后,杨彪不由感叹道:&l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杨某今日算是见识了。&rd;
&ld;蔡中郎,恐怕令爱琴技已在你之上啊。&rd;
蔡邕闻言,踟蹰道:&ld;当真是奇怪,今日琰儿的琴技已超出往日多矣。&rd;
&ld;昨日还未有如此境界,让老夫也感到万分诧异。&rd;
这时一旁的李儒,笑道:&ld;可能是令爱近日拜相国为义父,心中不甚欣喜,琴技有所提高也说不定。&rd;
李儒这马屁拍的如此露骨,蔡邕听后只觉得好笑。
不过口中却说道:&ld;也是,也是。&rd;
董浊则赞赏看了李儒一眼,不错。
事实就是这样,若不是拜我做义父,怎会得到琴心音魄?
一曲作罢,众人又耽搁了些时间,这场筵会才散。
待众人出了相国府,只听杨彪招呼蔡邕、黄琬道:&ld;蔡中郎、黄中郎,今日兴起,不如去我府内,继续小酌几杯如何?&rd;
蔡邕、黄琬闻言心思一动,便回道:&ld;既然文先有雅兴,那我等便叨扰了。&rd;
言罢,三人便联袂往杨彪府上去,至于蔡文姬则留在了相国府内,这是她自己要求的。
待三人来到杨府,杨彪对儿子杨修吩咐道:&ld;夜深了,你且回吧。&rd;
杨修知道这是长辈之间有事相谈,他这个晚辈不方便在场,便告辞而去。
三人分主客坐定后,一旁伺候的侍女,也被杨彪打发了出去。
只听坐在上首的杨彪开口道:&ld;蔡中郎、子琰,我等相交多年,今日杨某有一事相询,还望两位如实告知。&rd;
蔡邕、黄琬二人看着上首的杨彪,心中已有些猜测,只待他将话讲完。
杨彪犹豫片刻,沉声道:&ld;二位觉得董卓此人如何?&rd;
蔡邕、黄琬二人自然知道杨彪问的是什么意思。
要说杨彪为何敢在家中与蔡邕、黄琬二人议论董卓。
这其中的颇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里面。
蔡邕师从已故太尉胡广,而胡广又举荐过杨赐。
杨赐乃是杨彪的父亲,蔡邕不但与杨彪同朝为官,还与其父杨赐也同朝为官,与其父杨彪同修熹平石经而且还和杨彪同修东观礼记。
由此也可见蔡邕在当世人脉之广。
而黄琬之前因&ld;党锢之祸&rd;被禁锢在家,是经过杨彪的父亲杨赐举荐之后才又得以入朝为官。
这时只见黄琬率先开口道:&ld;若是之前,董卓做派黄某的确有些看不上,不过今日筵上一番言语之后,黄某到是有些看不准了。&rd;
杨彪将眼光移向蔡邕,与此同时黄琬也望向蔡邕。
蔡邕轻叹一声,因为他与董卓关联最深,有些话到是不好说。
&ld;以邕看,董相国有些时运不济吧。&rd;
杨彪、黄琬二人见蔡邕给出这个评价,脸色各异。
这时杨彪忽然口出惊人之语,&ld;那以二位看,董卓是否会成为第二个王莽?&rd;
蔡邕摇了摇头,否定道:&ld;应该不会,两者情况有所不同,王莽乃是世家子弟,王家在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才出现王莽篡汉的情况。&rd;
&ld;董相国嫡系人马均是凉州之人,如今与并州吕布关系也有些奇怪,而且其在士族之中并没有任何依仗。&rd;
&ld;要不然之前就不会拉拢袁绍等人了。&rd;
&ld;就算当第二个王莽又能如何?王莽前车之鉴在前,想必董相国也知其中道理。&rd;
一旁的黄琬沉思片刻,开口道:&ld;董卓与王莽的确有些不同。&rd;
&ld;要说其会篡位,恐怕也没有这个实力,只是他的行事手段有些不合规矩。&rd;
&ld;而且董卓此人想法,黄某有些看不透,如今行事与之前判若两人。&rd;
&ld;不过……&rd;
&ld;不管他之前这人如何,今日所言之法,的确是善法,于民于国有利,黄某到是非常赞成。&rd;
这时黄琬瞟了杨彪一眼,开口道:&ld;我等所说,想必文先心中早有定数,今日文先将我二人请来,恐怕不是为了此事吧。&rd;
&ld;哈哈哈。&rd;
杨彪听了黄琬的话打了个哈哈,笑道:&ld;今日董相国的屯田之策实乃良策。&rd;
&ld;还有那书院一事,我等当好好谋划谋划才是。&rd;
&ld;蔡中郎,杨某说的可是正理?&rd;
黄琬闻言眉头微皱后,瞬间明白过来,杨彪是故意这么说的,是想让蔡邕帮忙传话啊。
随即黄琬也将眼光移向了蔡邕。
在座三人都是官场上顶级的人物,蔡邕见杨彪这般言语,心中一喜。
显然方才杨彪一番做作后,心中有了决定,他这基本上是表态了。
只不过这种事情当然不能亲自上门去找董相国说,那样的话就显得有些低三下四了,这才询问自己。
蔡邕点了点头,应道:&ld;文先所言正是,既然董相国有此良策,我等自然要全力以赴。&rd;
&ld;来人。&rd;
杨彪脸上带着笑意,唤来侍女吩咐道:&ld;去准备些酒肉吃食。&rd;
&ld;是。&rd;
侍女低眉顺目的应了一声便又离开了。
不一会,数位侍女便摆上了酒肉,现在时辰已不早了,杨府内的侍女还能随传随到,可见杨家的豪族风范。
三人又小酌了几杯,交谈片刻后,蔡邕、黄琬便离开了杨府。
一大早,蔡邕来到相国府,将昨日晚上在杨彪府上杨彪的态度讲于了董浊听。
董浊听后,轻笑道:&ld;杨彪也是识时务者。&rd;
&ld;董某没记错,其父杨赐乃是太尉吧。&rd;
蔡邕点了点头,&ld;的确。&rd;
&ld;不但其父乃是太尉,其曾祖父震公伯起、祖父秉公叔节均为太尉。&rd;
董浊闻言,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ld;伯喈果然博闻强记。&rd;
&ld;杨家这是名副其实的四世三公啊。&rd;
这时只听董浊接着说道:&ld;杨彪不错。&rd;&ld;君子成人之美,既然如此,杨彪可为太尉。&rd;
蔡邕闻言,脸上露出诧异,董相国这就把太尉一职交给了杨彪?
&ld;怎么?&rd;
&ld;伯喈觉得不妥?&rd;董浊看了蔡邕一眼,询问道。
蔡邕摇了摇头,笑道:&ld;杨彪此人大才也,相国知人善任,乃是社稷之福也。&rd;
董浊点了点头,笑道:&ld;那便好,明日朝堂上便把此事定下。&rd;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